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新闻内容 玉米出苗后需要注意的点

玉米出苗后需要注意的点
>> 阅读数:68 次

玉米出苗后要注意防治小地老虎、二点委夜蛾和蓟马的危害,而这三种玉米苗期主要害虫,只需采取两种农药进行混配,即可…


玉米出苗后要注意防治小地老虎、二点委夜蛾和蓟马的危害,而这三种玉米苗期主要害虫,只需采取两种农药进行混配,即可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具体施药方法,农民朋友要及时掌握,从而以最低的成本,达到最高的防治效果。

一、小地老虎

小地老虎又名土蚕,属鳞翅目夜蛾科害虫,主要以幼虫危害玉米的幼苗,可从地表处咬断幼苗,造成缺苗断垄现象,严重的要及时进行补种或重播,是全球植食性主要害虫。

小地老虎幼虫呈圆筒形状,体长3-5㎝,头部为褐色,具有黑褐色不规则网纹,虫体灰褐色或暗褐色,体表粗糙,且分布颗粒状物,背部有一条黑褐色线条,亚背线和气门线类同。

小地老虎对温度要求较高,春季发生严重,夏季高温季节(超过30℃),不利于其发育与繁殖。

降水过多,土壤湿度过大,同样不利于幼虫生长发育。

虽然高温高湿不利于小地老虎生长发育,但并不影响老龄幼虫危害玉米幼苗,所以,在气温合适的年份,夏玉米依然会遭受小地老虎危害(了解到小地老虎的特征,有助于和二点委夜蛾进行有效区分)。

小地老虎虽然危害玉米幼苗,且具有食量大、群体大、危害大的特点,但其对菊酯类农药敏感,采取高效氟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或高效氯氰菊酯等菊酯类农药,即可达到理想防治效果,近年来,没发现有抗药性产生。

需要注意的是,玉米田间一旦出现无法防治的小地老虎,应属于二点委夜蛾危害,农民朋友需及时调整防治方案。

二、二点委夜蛾

二点委夜蛾是玉米田常见的一种害虫,属鳞翅目,夜蛾科,以咬食玉米苗茎基部,会造成倒伏,缺苗断垄,造成减产,严重的还有可能会造成绝收。其中,小麦收获后麦秆覆盖多玉米田发生相对较为严重。

二点委夜蛾虫害主要发生在六月份中旬到七月初,适应性广,在各种作物田做一个茧在表土层越冬,春季四月份喜欢吃小麦,一代成虫期和小麦收获和玉米播种期相遇,秸秆还田,高麦茬覆盖麦秸,形成中间空隙,进行产卵,玉米播种后浇蒙头水,湿度大适合卵孵化和幼虫的生长。

二点委夜蛾成虫多在夜间活动,白天隐藏在玉米下部叶背或土缝间,特别是麦秆下。3~5叶虫危害最严重,幼虫三龄期相遇,三龄期食欲大增,玉米茎基部钻一个三至四毫米的小孔,首先新叶进行萎蔫,然后整株萎蔫死亡,严重的缺苗断垄,六叶后玉米苗开始生次生根,咬次生根造成倒伏,扒开麦秸少的3~5头,多的达20头,暴食性速度快,防治特别难,厚厚的麦秸打不到虫子。

6月上旬至7月初出现越冬代成虫高峰,产卵孵化出的幼虫在6月底7月初危害夏播玉米幼苗,是防控的关键时期。

二点委夜蛾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据研究发现,降雨、温度及田间湿度等气象因素和田间条件对二点委夜蛾发生都有一定的影响,其中降雨和田间湿度是主要影响因素。

物理防治:及时清除玉米苗基部麦秸、杂草等覆盖物,消除其发生的有利环境条件。对倒伏的大苗,在积极进行除虫的同时,不要毁苗,而应培土扶苗,力争促使今后的气生根健壮,恢复正常生长。

药剂防治:

(1)玉米播前种子包衣。


(2)撒施颗粒剂:联苯·噻虫胺颗粒剂,可以种肥同播,或者单独撒施,傍晚或者早晨顺垄施于玉米苗旁边。


(3)喷施药剂:可以喷施杀虫剂,建议在傍晚施药,如果虫龄较大,可以喷灌玉米苗,将喷头拧下,逐株顺茎滴灌药液。 


三、玉米蓟马

玉米蓟马学名为玉米黄呆蓟马,顾名思义,危害玉米的蓟马体色为黄色,6月中旬至7月上旬是玉米蓟马的主要危害阶段,而此时正值夏玉米处于苗期。

遭受蓟马危害的玉米苗症状比较明显,主要表现为心叶蜷曲,剥开心叶,可看到行动迅速的蓟马虫子。

玉米蓟马虽然为夏玉米主要害虫,但和其他作物蓟马相比,玉米蓟马相对比较容易防治,只要防治及时,喷施烟碱类杀虫剂即可达到理想效果。

针对以上三种玉米苗期主要害虫,其实采取两种农药,就可达到综合防治的目的。

每亩喷施12%甲维虫螨腈40毫升+22%高氯氟噻虫嗪30毫升,兑水30公斤稀释后进行全田喷雾,即可达到对以上三种害虫的综合防治。

注意事项:

1、三种害虫均具有惧光特点,生活习性为昼伏夜出,因此,傍晚施药最佳。

2、田间小麦秸秆过多是二点委夜蛾和玉米蓟马严重发生的因素之一,为确保防治效果,施药时一定要保证充足药水量,即每亩按30公斤药水量(两喷雾器)进行均匀喷雾。

3、防治以上三种害虫,施药不能重点喷施玉米苗,地面有效药水量将左右施药效果。


热点推荐

在线客服
咨询电话:
400 876 9816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