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是一年中白昼时间最长也是阳气最盛的时候,但三伏天却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正午在一天中阳气最盛,午后14-15时却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小暑过后,即将进入三伏天,一年中最热的时节要来了,中医治未病的冬病夏治,也踏着热浪而来。俗话说,“热在三伏”,每年的“三伏”都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湿气最重的天气,也是多种疾病的高发时期。掌握以下几点养生要点,有助健康过伏天。
冬病夏治 三伏灸之好处 解暑、祛湿、祛寒,降火。因为艾灸补充的的是元阳之气。到了夏季,许多人怕热,这是因为体内寒、湿气重的缘故。中医讲:“虚火、邪火之根是寒湿之邪,有寒必有火,有火必有寒。”这就是容易上火的朋友,容易引发炎症的根本原因,比如妇科炎症、咽喉炎、鼻炎等。 在中医里治疗各类炎症的根本方法是祛寒除湿,才是有效治疗,才能根治。而不是一味的降火消炎,火越降越旺,炎越消越多。寒邪不祛,炎症不愈。艾灸的纯阳与天时的阳气最旺之时,双重阳气注入体内,将寒湿邪排出后,人在炎热的环境里是不闷热、不烦躁的。 防寒气 三伏天天气炎热,使人贪食冷饮、凉水冲澡、吹空调等。《黄帝内经》中说“暑则皮肤缓而腠理开,贼风邪气因得以入乎?”天气炎热,人体阳气外浮,汗孔开张,最容易受到寒湿邪的侵扰。在空调房上班的白领,着装需适应户内外温度差,户外要透气防晒,室内要外搭披肩、空调衫等。 人体耳后及颈部有三组以“风”命名的穴位——翳风穴、风池穴、风府穴。这是中医认为风寒湿邪最易侵扰的部位,尤其需要注意防护。可以用披肩、丝巾遮挡,避免空调凉风直吹到后头颈部。 宜补阳 中医界强调“天人合一”理论,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生物的阳气,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三伏天气温最高,自然界的阳气也最旺盛,同时人体的阳气也最充沛。因而中医养生主张“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趁着三伏天这个好“天时”,最适宜温补阳气,驱散寒邪。从中医角度讲,有些疾病是由于外感风、寒、暑、湿、燥、火等邪气所致。而在三伏天补阳气,人体正处于散发的时令(皮肤毛孔舒张,气血流通旺盛),此时补阳可以去除冬季内伏寒邪,达到其他季节治疗所达不到的双重功效。一旦风、寒、暑、湿、燥、火等邪气被赶出体外,不但疾病能更好地治愈,将邪气排出后,人在炎热的环境里也不会闷热、烦躁。 这段时间如果皮肤出现问题每个人都会很在意,不仅是疼痛不好受,颈部僵硬、手脚冰冷、腰部酸痛、女性宫寒都是会影响到自己的整体美观,谁不想美美的呢。特别是换季时温差比较大,皮肤很容易出现问题,这种情况医用冷敷敷料也是能帮助你舒缓肌肤,让皮肤保持健康的状态。
关注微信